跳到主要內容

孩子不專心?還是不舒服?





      在智慧型設備達到顛峰的現代,手機、平板幾乎可以說是人手一台,不管是之前的寶可夢風潮,或是五花八門的社群網站,都已經讓現代人離不開智慧型設備;不可否認科技的日新月異,使人們可在指尖體驗各式各樣的娛樂,許多失散已久的朋友,也紛紛因為社群網站而重新出現在人生裡… 

      不知道你有沒有觀察到,每每在餐廳吃飯的時候,都會看到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來吃飯,孩子一開始可能會因為陌生環境或其他外在因素開始哭鬧,這時就看到家長拿出手機撥影片給孩子看,而孩子瞬間就安靜下來。沒錯!因為智慧型設備的普及,「用平板顧小孩」的風氣逐漸盛行,家長可能累了一天,只想安靜的吃個飯,意外的發現平板或手機可以讓孩子安靜一頓飯的時間,如果說這是人類史上的大發現或許也不為過但,各位親愛的家長們,如果你習慣這麼做,看完以下的說明,請你重新思考一下。

      每當聽到親朋好友中有人的職業是老師,許多人最愛問的問題就是:「現在的孩子很不好教齁!」沒錯,現在許多學生在教室裡完全坐不住,老師請他唸課文念的零零落落,教室外頭有點風吹草動就完全無法專心,完完全全展現「上課一條蟲,下課一條龍」的標準精神;或許很多人覺得這是常態,小孩子本來就是不愛上課的,長大就會好。但是,已經有驚人的研究證實,小孩子不專心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不舒服!!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研究指出,許多孩子在教室裡沒有辦法專心看課本 、閱讀文章容易跳行等等問題,和大量使用智慧型設備有很大的關係!人類眼睛的視野可以分為中心視野週邊視野,中心視野應該不難理解,就是向前看可以看到的區域,而週邊視野也就是俗稱的眼角餘光。以看書為例,中心視野是屬於靜止的文字,而週邊視野可以讓你瞄到可能有人經過身邊或是其他動態的事物;而使用智慧型手機就剛剛是相反,中心視野是各種千變萬化的遊戲、影片,週邊視野反而變成靜止的了。你可能會問:「這個和不專心看課本有什麼關係?」關係在於,長期的讓孩子的中心視野及週邊視野相反的使用之下,學生回到學校看著靜止的課本會非常「不舒服!」這當然就進而造成不能專心閱讀以及閱讀跳行等問題。

      而各位家長可以做個簡單的測試您的孩子有沒有這樣的狀況,因為孩子習慣拿著小小螢幕的手機或平板玩遊戲,但如果今天家長在家裡讓他們在大螢幕電視上面玩遊戲或看影片,許多孩子會因為眼睛必需動來動去才能看到全部的畫面而感到疲累及不適,如果您的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況就請您真的要注意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了;孩子使用30分鐘眼睛就需要休息,而學齡前的孩子更是能不接觸就不接觸。

      以上的現象對於國小四年級以下的孩童來說影響是最大的,原因在於孩童的腦部尚未發展完全,若長期相反的使用視野,容易對腦部產生較大的影響,而四年級以上的孩童腦部已發展完全,所以較能夠自行調適這樣的使用狀況;不過,也不能說因為腦部發展完全就可以放任的使用,從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上90%以上的人都在滑手機就可以看出來,許多大人的生活也已經離不開智慧型手機,成為了「手機成癮症」患者。


      科技的發展讓人們在指尖體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學習這條道路也因為它而有了無限可能,例如之前介紹過的StoryBird 線上寫作平台自己做旅遊規劃......等等,但許多孩子卻因為過度使用智慧型產品造成在課堂上「不舒服」,這樣的代價是巨大的,而當孩子需要戒除這樣的習慣時,就必須倚靠各位親愛的家長的以身作則來協助孩子了;而當下次孩子帶回被導師寫得滿滿的聯絡簿回家時,爸爸媽媽們,就該警覺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主題式統整教學是甚麼?

    在英國《獨立報》的專訪裡,芬蘭教育部長 Marjo Kyllonen 表示:「現在的教學方式早在 20 世紀初就訂立,已經不符快速變動的時代需求,我們需要屬於 21 世紀的新方法!」   去年八月,芬蘭即將全面推出新的中小學課綱,大幅調整七至十六歲學生的學習重點和教授方式,未來各地學校將會把教學的重心,從數學、歷史等傳統科目,轉移到更廣泛的、跨領域主題上面。該國國家教育委員會的課綱發展計劃主席哈樂寧( Irmeli Halinen )就強調單單精通一種科目,已無法跟上不斷變動的世界,將以主題式的教學取代傳統的分科授課。 在台灣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主題式的教學更是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重點與今後教育發展的方向,廣泛地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更成為教育學者專家們探討的論點,但究竟何謂主題式統整教學?   主題統整教學是希望藉由選擇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主題,將不同學科或科目的知識和技能,整合為一個有意義的、符合真實生活經驗的學習內容(徐世瑜,民 88 ;游家政,民 89 ),針對學生學習內容加以有效的組織,使其獲得較深入與完整的知識,其可分為兩個層次的建構,一是跨學科知識內容的建構,另一是學習方法或策略的建構,可視為是一種新的學習範型(陳如山,民 87 )。 而主題式教學因課程內容的設計並無既定外在型塑之限制,其知識建構的核心源自所選擇的主題,設計程序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依據教學目標選擇和評估主題、尋找與主題相關的概念和技能、再針對主題設計教學活動及教學策略、最後界定評鑑學習的方式。綜上所述,其具備以下特點: (一)      跨領域學習,不著重單一科目,而是整合不同的學科。 (二)      各領域教師須一同合作、參與,共同分享課程。 (三)      強調學生團隊合作,一同完成任務。 (四)      呼應多元智慧理論,發現每個孩子不同的天賦。    「給孩子帶得走的能力,而非背不動的書包;讓孩子快樂學習,勇敢逐夢有自信。」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6498 https://udn.com/news/story/8547/1731535 http://www.nknu.edu.tw/~edu/new-eduweb/08Lea

【主題式冬令營】過新年真有趣(上) ─ 製作蘿蔔糕

     放寒假了,緊接著就是放新年,為了讓孩子們在放鬆之餘既能學到新東西又能體驗過年的氣氛,我們設計了一連串的主題活動,例如做蘿蔔糕、煮火鍋、製作創意紅包和春聯,希望能讓孩子們學得開心、玩得盡興。     進行這些活動時,孩子們全部都要自己來。第一項任務就是要做出自己看得懂的蘿蔔糕食譜。由於參加冬令營的 6 位學生年齡從國小一到六年級都有,每個年級能完成的任務都不同,我們將他們分為兩組,由高年級的兩位學生分別擔當兩組的組長,帶領低年級的組員,藉由這樣的模式讓孩子們從中學習如何 依能力分工 。 學生利用iPad搜尋並記錄蘿蔔糕食譜      製作蘿蔔糕食譜時,我們先教孩子們如何使用平板電腦和網路收尋引擎,學生們自行查找蘿蔔糕食譜,讓他們了解網路是現今非常重要又方便的查資料管道。高年級的隊長負責比較複雜的製作流程,低年級組員們則負責記錄需要哪些食材。他們將網路上的資料以自己的方式記錄在紙上,高年級的學生可以用文字表達,低年級的學生則選擇以畫畫的方式。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 將網路上的資料內化為自己的食譜 ,而不只是「照抄」而已。 高年級負責切煮蘿蔔 低年級負責攪拌米漿       食譜製作完後,隔天就要實做蘿蔔糕,組長進行比較複雜的切蘿蔔絲和炒煮蘿蔔,蘿蔔要 怎麼切比較好切成絲、煮蘿蔔時要放多少鹽巴 ,這些都是他們需要克服的。低年級的組員們負責將在來粉和水攪拌成米漿,他們要 弄清楚在來粉和水的比例 ,還是在沒有量杯的情況下。而孩子們都用自己的方法一一達成任務了。 讓一年級體驗一下炒蘿蔔 大家一起將蘿蔔和米獎拌在一起      做出來的成品我們試吃後都覺得味道不錯,只是口感被孩子們嫌棄了一番,他們開始檢討要如何讓蘿蔔糕變得更軟,以及是不是要再加些鹽巴讓蘿蔔糕更有味道些,因為他們要在最後一天家長們吃到自己做的蘿蔔。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 除了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學習如何反省自我。 剛蒸好的蘿蔔糕      而最後一天成果展時煎出來的蘿蔔糕大家搶著吃,都捨不得分享給家長啦! 將煎好的蘿蔔糕擺盤請家長品嘗囉!

看卡通學中文 - 讓家長與電視化敵為友

   「學習一個英文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丟到那個國家,兩三個月過後就會說的呱呱叫!」這個觀念其實對許多學習語言的人來說並不陌生,沒錯,這樣等於是強迫自己學習,因為如果不能快速吸收這個語言,對生活會造成很大影響,而這個道理,其實同樣可以放在學習任何語言裡;培養學生「中文語感」這件看似稀鬆平常的事,對於自學生來說,因為少了同儕的互動,所以相對來說是比較缺乏的,不過拜 20 世界偉大的發明 ─ 電視,學生可以培養中文語感的又多了「卡通」這個管道。        雖然卡通是個能夠刺激孩子中文語感的媒介,但身為老師或家長還是必須慎選最適合孩子的卡通,以及做好時間的掌控,避免電子產品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以「我們這一家」為例,因為故事發生在一個學生家庭中,對於學生來說,更能夠與生活產生連結,例如故事裡的 橘子 、 柚子 、 花媽 和 花爸 都像極了絕大部分的家庭,學生很容易把自己投射在那樣的環境中,例如: 橘子 這個角色深刻描寫了學生時期的女孩,有點叛逆、不喜愛媽媽的碎念、很在意同儕的想法,卻又像個小大人,可以和家人聊自己的心事; 花媽 就像是每個家中那個中流砥柱的母親角色,厚實、可靠,有著自己的一套堅持,但有時卻會鬧出不少笑話,讓人又好氣又好笑。            「哈囉你好嗎?衷心感謝,珍重再見,期待再相逢!」這部卡通從片頭曲開始就可以當作教材,歌曲向來是最好入門的語言教材,藉著輕鬆的旋律、簡單的歌詞,孩子在短時間內就能夠琅琅上口,而每一篇都有一個主題句型,例如第一集的句子就是:「我不是這個意思啦!」在接下來 7 分鐘左右的短片都會著重在使用這個句型的情境中,讓孩子在無形中學會怎麼使用這樣的句型。              而父母及老師該如何使用這樣的輔助教材呢?多媒體影音向來最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不過使用過度就會造成反效果,「我們這一家」每一集可以分解為兩到三個主題,建議每天只要進行一個主題即可,雖然效果並不會像念課文、背成語來的快速,但長久下來,成效是看得出來且你會很意外孩子竟然學的那樣深刻。                 學習語言是一條漫漫長路,而這世界變化速度之快,你我至今都不曾停止學習,而當停止學習的那一刻到來,就代表要被世界拋棄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很多語言,不論是英文還是中文,甚至其他語言,只要找到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