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獨立報》的專訪裡,芬蘭教育部長Marjo Kyllonen表示:「現在的教學方式早在20世紀初就訂立,已經不符快速變動的時代需求,我們需要屬於21世紀的新方法!」
去年八月,芬蘭即將全面推出新的中小學課綱,大幅調整七至十六歲學生的學習重點和教授方式,未來各地學校將會把教學的重心,從數學、歷史等傳統科目,轉移到更廣泛的、跨領域主題上面。該國國家教育委員會的課綱發展計劃主席哈樂寧(Irmeli Halinen)就強調單單精通一種科目,已無法跟上不斷變動的世界,將以主題式的教學取代傳統的分科授課。在台灣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主題式的教學更是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重點與今後教育發展的方向,廣泛地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更成為教育學者專家們探討的論點,但究竟何謂主題式統整教學?
主題統整教學是希望藉由選擇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主題,將不同學科或科目的知識和技能,整合為一個有意義的、符合真實生活經驗的學習內容(徐世瑜,民88;游家政,民89),針對學生學習內容加以有效的組織,使其獲得較深入與完整的知識,其可分為兩個層次的建構,一是跨學科知識內容的建構,另一是學習方法或策略的建構,可視為是一種新的學習範型(陳如山,民87)。而主題式教學因課程內容的設計並無既定外在型塑之限制,其知識建構的核心源自所選擇的主題,設計程序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依據教學目標選擇和評估主題、尋找與主題相關的概念和技能、再針對主題設計教學活動及教學策略、最後界定評鑑學習的方式。綜上所述,其具備以下特點:
(一) 跨領域學習,不著重單一科目,而是整合不同的學科。
(二) 各領域教師須一同合作、參與,共同分享課程。
(三) 強調學生團隊合作,一同完成任務。
(四) 呼應多元智慧理論,發現每個孩子不同的天賦。
「給孩子帶得走的能力,而非背不動的書包;讓孩子快樂學習,勇敢逐夢有自信。」
徐世瑜(1999)。主題統整教學。教師天地,102期,20-26頁。
游家政(2000)。學校課程的統整及其教學。課程與教學季刊,3(1),19-38頁。
陳如山(1998)。另一種學習-新範型學習。教育研究資訊,6(1),1-19。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