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電子閱讀正夯,一起天馬行空吧!!




        在現代這個忙碌的社會裡,許多人不是正在看手機,就是正要把手機拿出來看,電子閱讀在智慧型手機普遍以前就已經開始風行,許多暢銷作家就是從網路作家開始起家,像是九把刀、藤井樹等等,他們的作品甚至翻拍成了電影,廣為流傳;電子產品日新月異的發展、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造就了人人都可以當作家的平台,讓人們不禁想和更多人分享自己寫的故事......而這件事,其實可以從小做起。

        今天要推薦的是國外知名網站—StoryBird,這是個非常強大的網站,免費註冊後就可以發現網站非常精彩,現在就立刻來體驗吧!  

        
        進到網站後,直接點擊右上角的就可以進行註冊,而登入之後只要按下左上角的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畫家所創作的圖畫,各種畫風、各種主題都非常齊全。選定主題後就可以開始天馬行空的創作,而同一個畫家也都有海量的圖片讓你選擇,真的是應有盡有。

(點我看完整圖案)


        而選擇好之後,點擊圖案右下角的閃電圖案,可以選擇Longform Book(長篇故事)、 Picture Book(繪本)、Poetry(詩)三種模式進行創作。
        之後就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自由編寫故事介面,不管你要寫中文還是英文都可以,你要你寫的出來,都寫!


        以上介紹完這個網站的使用介面,現在來說說對於教學有什麼幫助,相信對於很多教學現場的教師或是在家自學的家長來說,引導孩子寫作絕對是一大難題,而這又是個不能不會的能力,而有太多時候,學校老師給了題目,回到家裡,家長念、小孩寫,不管是題目本身或是文章裡的文字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寫完就可以交差了事,那是不是自己想出來的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個網站提供了大量的圖片來刺激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老師可以指派同一個畫家的作品讓學生進行創作,老師們可以發現學生對於同樣的作品卻可以想出不一樣的情節,而且幾乎不用進行連老師都覺得枯燥的講述,學生自己就能夠天馬行空的寫作,而有些學生可能不擅表達,或是覺得圖片很漂亮卻不知道其中意涵、或是想寫的話寫不出來,這時老師在個別解釋即可;而完成後也可以請願意分享的學生上台和同學說故事,藉由這樣的練習,對於故事的起承轉合、表達能力都會提升,而在之後課程要進行寫作時,寫作的概念就會非常清晰,這時家長或老師再做引導時就會輕鬆許多。在此同時,這個網站可以閱讀其他人的作品,學生可以在網站上看到同學的故事和自己的有什麼差別,因為大量且寫作風格不同的作品閱讀,對於寫作語感養成是極為重要的。雖然目前此網站大部分作品皆為英文,但是以培養學生寫作興趣來說,卻是非常強大的推手。
        臺灣大多數的學生每天過著差不多的生活,寫著差不多的功課還有一堆差不多的考試,最終的目標就是每個人都考進差不多的大學,考上差不多的公職,過著好像差不多,實際上差很多的人生;自古以來的科舉考試制度扼殺了多少自由的靈魂,但現在,2017轉瞬就要過了,教育方式還不改變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主題式統整教學是甚麼?

    在英國《獨立報》的專訪裡,芬蘭教育部長 Marjo Kyllonen 表示:「現在的教學方式早在 20 世紀初就訂立,已經不符快速變動的時代需求,我們需要屬於 21 世紀的新方法!」   去年八月,芬蘭即將全面推出新的中小學課綱,大幅調整七至十六歲學生的學習重點和教授方式,未來各地學校將會把教學的重心,從數學、歷史等傳統科目,轉移到更廣泛的、跨領域主題上面。該國國家教育委員會的課綱發展計劃主席哈樂寧( Irmeli Halinen )就強調單單精通一種科目,已無法跟上不斷變動的世界,將以主題式的教學取代傳統的分科授課。 在台灣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主題式的教學更是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重點與今後教育發展的方向,廣泛地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更成為教育學者專家們探討的論點,但究竟何謂主題式統整教學?   主題統整教學是希望藉由選擇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主題,將不同學科或科目的知識和技能,整合為一個有意義的、符合真實生活經驗的學習內容(徐世瑜,民 88 ;游家政,民 89 ),針對學生學習內容加以有效的組織,使其獲得較深入與完整的知識,其可分為兩個層次的建構,一是跨學科知識內容的建構,另一是學習方法或策略的建構,可視為是一種新的學習範型(陳如山,民 87 )。 而主題式教學因課程內容的設計並無既定外在型塑之限制,其知識建構的核心源自所選擇的主題,設計程序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依據教學目標選擇和評估主題、尋找與主題相關的概念和技能、再針對主題設計教學活動及教學策略、最後界定評鑑學習的方式。綜上所述,其具備以下特點: (一)      跨領域學習,不著重單一科目,而是整合不同的學科。 (二)      各領域教師須一同合作、參與,共同分享課程。 (三)      強調學生團隊合作,一同完成任務。 (四)      呼應多元智慧理論,發現每個孩子不同的天賦。    「給孩子帶得走的能力,而非背不動的書包;讓孩子快樂學習,勇敢逐夢有自信。」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6498 ...

看卡通學中文 - 讓家長與電視化敵為友

   「學習一個英文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丟到那個國家,兩三個月過後就會說的呱呱叫!」這個觀念其實對許多學習語言的人來說並不陌生,沒錯,這樣等於是強迫自己學習,因為如果不能快速吸收這個語言,對生活會造成很大影響,而這個道理,其實同樣可以放在學習任何語言裡;培養學生「中文語感」這件看似稀鬆平常的事,對於自學生來說,因為少了同儕的互動,所以相對來說是比較缺乏的,不過拜 20 世界偉大的發明 ─ 電視,學生可以培養中文語感的又多了「卡通」這個管道。        雖然卡通是個能夠刺激孩子中文語感的媒介,但身為老師或家長還是必須慎選最適合孩子的卡通,以及做好時間的掌控,避免電子產品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以「我們這一家」為例,因為故事發生在一個學生家庭中,對於學生來說,更能夠與生活產生連結,例如故事裡的 橘子 、 柚子 、 花媽 和 花爸 都像極了絕大部分的家庭,學生很容易把自己投射在那樣的環境中,例如: 橘子 這個角色深刻描寫了學生時期的女孩,有點叛逆、不喜愛媽媽的碎念、很在意同儕的想法,卻又像個小大人,可以和家人聊自己的心事; 花媽 就像是每個家中那個中流砥柱的母親角色,厚實、可靠,有著自己的一套堅持,但有時卻會鬧出不少笑話,讓人又好氣又好笑。            「哈囉你好嗎?衷心感謝,珍重再見,期待再相逢!」這部卡通從片頭曲開始就可以當作教材,歌曲向來是最好入門的語言教材,藉著輕鬆的旋律、簡單的歌詞,孩子在短時間內就能夠琅琅上口,而每一篇都有一個主題句型,例如第一集的句子就是:「我不是這個意思啦!」在接下來 7 分鐘左右的短片都會著重在使用這個句型的情境中,讓孩子在無形中學會怎麼使用這樣的句型。              而父母及老師該如何使用這樣的輔助教材呢?多媒體影音向來最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不過使用過度就會造成反效果,「我們這一家」每一集可以分解為兩到三個主題,建議每天只要進行一個主題即可,雖然效果並不會像念課文、背成語來的快速,但長久下來,成效是看得出來且你會很意外孩子竟然學的那樣深刻。     ...

【主題式冬令營】過新年真有趣(上) ─ 製作蘿蔔糕

     放寒假了,緊接著就是放新年,為了讓孩子們在放鬆之餘既能學到新東西又能體驗過年的氣氛,我們設計了一連串的主題活動,例如做蘿蔔糕、煮火鍋、製作創意紅包和春聯,希望能讓孩子們學得開心、玩得盡興。     進行這些活動時,孩子們全部都要自己來。第一項任務就是要做出自己看得懂的蘿蔔糕食譜。由於參加冬令營的 6 位學生年齡從國小一到六年級都有,每個年級能完成的任務都不同,我們將他們分為兩組,由高年級的兩位學生分別擔當兩組的組長,帶領低年級的組員,藉由這樣的模式讓孩子們從中學習如何 依能力分工 。 學生利用iPad搜尋並記錄蘿蔔糕食譜      製作蘿蔔糕食譜時,我們先教孩子們如何使用平板電腦和網路收尋引擎,學生們自行查找蘿蔔糕食譜,讓他們了解網路是現今非常重要又方便的查資料管道。高年級的隊長負責比較複雜的製作流程,低年級組員們則負責記錄需要哪些食材。他們將網路上的資料以自己的方式記錄在紙上,高年級的學生可以用文字表達,低年級的學生則選擇以畫畫的方式。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 將網路上的資料內化為自己的食譜 ,而不只是「照抄」而已。 高年級負責切煮蘿蔔 低年級負責攪拌米漿       食譜製作完後,隔天就要實做蘿蔔糕,組長進行比較複雜的切蘿蔔絲和炒煮蘿蔔,蘿蔔要 怎麼切比較好切成絲、煮蘿蔔時要放多少鹽巴 ,這些都是他們需要克服的。低年級的組員們負責將在來粉和水攪拌成米漿,他們要 弄清楚在來粉和水的比例 ,還是在沒有量杯的情況下。而孩子們都用自己的方法一一達成任務了。 讓一年級體驗一下炒蘿蔔 大家一起將蘿蔔和米獎拌在一起      做出來的成品我們試吃後都覺得味道不錯,只是口感被孩子們嫌棄了一番,他們開始檢討要如何讓蘿蔔糕變得更軟,以及是不是要再加些鹽巴讓蘿蔔糕更有味道些,因為他們要在最後一天家長們吃到自己做的蘿蔔。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 除了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學習如何反省自我。 剛蒸好的蘿蔔糕      而最後一天成果展時煎出來的蘿蔔糕大家搶著吃...